通識試卷改革民調初步回應
上月底,教育局突然就文憑試通識教育科的改革發出諮詢文件,提出對通識卷一的多項改動,並召開兩場簡介會。
就此問題,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受訪者對局方提出的改革理據及方向改革有重大質疑,當局宜慎重三思。
教育局表示現時通識考卷有以下問題。(一)現時試題未能均衡地覆蓋六個單元,尤其側重今日香港單元;(二)未能照顧不同能力考生的需要,例如部分寫作能力較遜但推理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感到困難。
本會在4月11日起展開問卷諮詢,截至4月20日共獲144位通識老師回應(註)。受訪者中超過九成認為現時的試卷模式單元覆蓋面足夠(90.91%),而認為現時考卷能有效評估學生表現,以及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的,亦分佔八成(79.86%)及七成(69.23%)。事實上,局方在簡介會中亦表示,他們年初的中期檢討同樣反映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無需要改變現行考卷模式。(見附表一)
事實上,考題較多以香港作為情景其實符合科目精神及考生利益。例如題目問及政府民望低迷時推動政策的難處,考卷大可以台灣馬英九或美國奧巴馬政府為情景;然而題目主旨既是政府施政困難,哪個政府只是載體,若以考生較熟悉的香港擬題,令他們可集中展示其對概念的理解,而非爭相背誦國際新聞。
加添考試壓力
通識老師就有關建議內容方面同樣持否定態度。局方有關建議包括以下三項重點:(一)在現時卷一的三題必答題外,另設一題二選一的選答題;(二)因應以上改動,建議把現時兩小時的作答時間增至兩小時三十分鐘;(三)三題必答題(甲部)只考資料運用與詮釋;選答題才考較深入的分析與評論能力。
若以這三項建議來回應文首提出的兩項問題未必具說服力。首先,局方指增設兩題選答題可提供更多空間以覆蓋更多單元。但現時卷一、卷二已共設六條題目,其中再細分為十三項分題,要覆蓋六個單元已足夠,再增兩條選答題其實在單元覆蓋方面未必有很大作用。
至於照顧不同程度的考生,卻建議把考試增至兩個半小時,即連同卷二考生總考試時間由現時的三小時十五分鐘增至三小時四十五分鐘,恐怕有利能力較強而更有韌力的考生。再加上選答題,即考生須由現時處理三條題目增至五題(再棄選一題),同樣只會加添原本已十分沉重的考試壓力,對能力較弱的學生更為不利。
正視通識老師聲音
問卷調查的意見亦似反映上述憂慮。超過八成老師認為新方案無助增加單元涵蓋面(81.69%);超過九成二認為建議無助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另超過九成反對設立選答題(90.85%)。(見附表二)考試時間方面認為該維持現時兩小時安排的則超過六成(62.94%)。
教育局及考評局能對現行的措施加以檢討及力求改進,而在整個討論之中亦能維持專業,不涉政治考量,本值得公眾稱許。然而希望有關方面能正視前線通識老師的聲音;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識同工能踴躍發聲,透過本會面書專頁(www.facebook.com/hklsta)的連結填寫問卷,以反映業界專業意見,以達到各方協作,優化本科,最終令學生得益的目的。
(註):有效問卷總數為154,其中十名受訪者聲稱並非通識科老師,其意見將在稍後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發出的正報告中反映。
原文刊於《信報》201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