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評卷初階
執筆之時正是楊潤雄宣布殺科之後的數天。對於政府為向北京獻媚而罔顧師生利益的卑劣、以行政霸道壓倒專業意見的粗暴,以及連自圓其說甚至弄清基本事實都做不到的無能,連筆者身邊一些政治立場偏藍的老師和家長也感到不齒
即使如此,現時中四至中六的學生仍需要老師秉持一貫專業的態度用心用力教好他們。保障學生權益以及捍衛我們教師的尊嚴之餘,也是向這批學生及公眾展示政府一派胡言的最佳明證。而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今個學年仍有充滿熱誠的年輕人加入通識教師行列。面對殺科的前景,通識師訓課程將成絕響(國安教育除外)。培訓他們的責任就落在資深老師身上,直至兩年後通識科正式落幕為止。
評卷是不少新晉通識老師最感困難的一環。通識科涉及的課題廣泛,而評改準則也與大部分科目不同,令不少老師們感到困擾。這裡嘗試簡介一下若干評卷原則和經驗,希望在上學期考試臨近之時可以幫到老師們。
首先是「正向評卷」原則(positive marking)。通識評卷並不採取扣分的評卷方法,而是審視考生在答卷時達到題目要求的多少,然後按量評分。例如考生提及中國人口的性別比例時,我們不會斟酌考生回答1.1:1還是1.3:1。明顯考生知道中國男多女少的事實,因此不需介意確實數字;若考生回答1.5:1,雖然數字較誇張而評分上稍遜一籌,但男多女少的現實仍然正確;但如果考生說中國女多男少那便是錯誤。這並不是說考生答錯了甚麼而扣分,而是依照考生對現實的理解高低而衡量分數。
對於初學評卷的老師,一般建議是先就答卷逐個段落評量表現。例如卷二的8分題目一般考生會答3至4個論點。逐段評分後,閱卷員會知道答卷大約處於甚麼水平。當然我們不應簡單化地把那3至4個論點計算平均分便算,因為我們還要兼顧一項重要的評卷原則:整全評卷(holistic marking)。
整全評卷是指閱卷員不應只基於個別論點而應該從宏觀角度審視全卷才評分。這當中牽涉不少考慮,例如幾個論點有沒有展現多角度思維?題目(特別是卷二)之中的多個關卡有沒有缺少任何一個?論點之間有沒有前後矛盾之處?閱卷員應按這些答卷呈現的整體性表現調整上述的平均表現。
此外論證的流暢度也是重要的評分因素。論證流暢度一般可以見於段落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繫性。換句話說,某段落的第二句應扣緊第一句,而第三句扣緊第二句等等。例如若主題句是「香港保育粵劇的難處之一是演出場地不足,」那接下來便應對上一句的關鍵詞語作出引申。也許是解釋場地不足的原因或舉出例子等等。如果句子與句子的扣連做得好,閱卷員不需為考生填補論句才能理解,便屬上品。
當然上述的只是初步的原則和經驗,待各位老師累積經驗後,便可融會貫通。日子艱難,還望各位老師努力!
原文刊於《教協報》712 期〈通識縱橫遊〉專欄(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