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答題舉隅:「在香港社會,政府應比學校在提高學童健康水平方面擔當更大的角色。」
卷二
以下節錄自本港衞生署就一項調查於2018年9月公布的報告。
衞生署助理署長(健康促進)馮宇琪醫生表示:「與衞生署於2013年進行的同類調查比較,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提供奶粉以外的即沖飲品及使用食物作獎賞的情況已有改善。然而,仍有過半數受訪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為幼童提供全脂或加糖的奶品類;同時亦有51%提供奶粉以外的即沖飲品(較2013年調查降低16%),當中49%會於即沖飲品加入全脂或加糖的奶品類,約24%會加入糖。45%教職員仍使用食物作獎賞,如餅乾、曲奇、糖果及朱古力等(較2013年調查降低19%)。」
為減少幼童從飲品攝取過量糖分的情況,衞生署於2018/19學年推出「健康飲品在校園」約章,約章為期三個學年,參與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須承諾鼓勵幼童飲用清水、為幼童提供健康飲品、不提供添加糖或含糖量較高的飲品,亦不以食物作獎賞。目前已有三百多間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參加。
馮宇琪醫生指出,攝取過量糖分除增加兒童超重及肥胖的風險外,還增加患上蛀牙的機會;而飲用加糖飲品會令兒童養成嗜甜的口味,妨礙他們建立健康飲食的好習慣。此外,學校常用作獎賞的食物都是高糖、高鹽或高脂的不健康食品。她希望透過「健康飲品在校園」約章,締造及強化有利健康飲食的校園環境,及在校園推廣健康飲品,並呼籲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積極參加。
資料來源:特區政府新聞公報《幼童飲食及體能活動狀況有所改善》18/9/2018。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9/18/P2018091700717.htm
「在本港社會,政府應比學校在提高學童健康水平方面擔當更大的角色。」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12分)
審題要點︰
- 題目屬比較題,考生應考慮政府與學校兩個持分者在提高學童健康水平方面有甚麼強項與弱項,然後應用一些衡量準則以論證政府還是學校應擔當更大角色。
- 考生作答時必須提出清晰的立場,即從政府或學校之間二取其一。然而比較題的特點在於選A並不代表B完全不好。更大的可能是政府和學校均各有擅場,問題只在於哪一方較佳而已。因此作答時不應一味吹捧一方而貶低另一方,否則只會令閱卷員覺得考生的比較缺乏客觀性。
- 所謂「應⋯⋯擔當更大的角色」涉及不同的衡量準則。相信大部分考生會以哪一方能發揮較大果效作衡量準則,例如財力物力、規模、認受性等;但也可以考慮雙方的責任等其他向度。
- 思考論點時也可考慮政府與學校的關係。例如資料中提到不少學校並未跟從政府指引停止以食物作為對學生的獎勵,這個問題政府、學校還是雙方均有責任?政府推出政策時學校如何接收及處理?
- 比較題不需駁論,因比較時已平衡兩方;若有駁論只會當作一般論點評改。
相關概念:
公共衞生、健康、政府責任、管治效能、學校功能、認受性、資源、配套等
作答範例:
政府應擔當更大角色。
首先政府比學校擁有更多資源,因此在提升學童健康方面能達致更大果效。學校推行健康教育,一般放在課程之中,另外可推行如展覽、講座、參觀等活動以推廣健康教育,讓學童瞭解如何保障自己的健康。以上活動有一定效用,但若學校希望推行更大型的活動例如親子同樂日或自編專題教材,不論財政資源以及教師人手便顯得捉襟見肘。政府則坐擁龐大公帑,近年更有以百億元計的盈餘,有能力籌辦全港性大型宣傳及製作教材套予學校使用,並且遍及各區及各大媒體,如公共交通與傳媒廣告,務求學童上學下課均可接觸,令教學效果更明顯。由此可見,政府比學校更應擔當這項工作。
其他面向︰
- 由於學童健康也會傳播至整個社區,因此政府服務全港市民,理應比學校只服務學童及其家長有更大責任。
- 配套方面,政府能以其他公共設施甚至提出立法配合提升學童健康的政策,比學校只以校內活動推廣更能全面保障學童健康。
- 認受性方面,學校老師與學童每天接觸,已建立互信及關懷,比起對學童而言抽象的政府更能得到學童的信任,相關教育也能較有效提升,因此應擔當更大責任。
原文刊於《信報通識》2018–10–03(需付費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