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壓力下 捍衞通識科

Colin Lai 賴得鐘
3 min readDec 1, 2017

--

2月18日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舉行了周年大會,並且透過會員投票成功選出第七屆幹事會,意味筆者4年的聯會幹事生涯告一段落。

回想4年前因時任主席許承恩老師一通電話而跳入這個自己從沒想過參加的圈子,為的只是他的一句話:「你看現在通識科備受各方政治壓力,我們這些較有經驗的通識老師不出來捍衞還靠誰?」

當上聯會幹事的4年,先是擔任副主席,兩年後承蒙會員的厚愛當上主席。開始的時候沒想到這4年令自己獲益良多。除了能經常與其他通識老師交流,因而啟發了很多教學上的靈感;有時準備不同的分享課題,在構思內容和製作簡報時,也迫使自己理順、反思和修正對自己學生的做法;另一方面在活動中與不同學校的同工交流,也能互相支援和勉勵,對艱苦經營的前線通識老師來說尤其重要。

挑戰接踵而來

通識科自2009年開科始已備受挑戰。最初社會普遍對這個新興科目並不認識,因而有許多質疑。城中才子名嘴紛紛發炮質疑其課程設計理念,也令家長和學生十分擔心能否應付。新高中推行首兩屆,不少同工反映不少家長在選科簡介會中詢問通識科應如何溫習等問題。然而由於前線通識老師努力不懈,令不少家長感到安心,學生也感到有所得着,早期的懷疑與擔憂才得以平息。

可是通識老師面對的挑戰接踵而來。2015年教育局與考評局推出課程中期檢討,其諮詢過程之倉卒實在令人咋舌,召開諮詢會前的報名期竟不足一周;而檢討後的建議針對卷一的種種改革,其背後理據均難以服眾,以致在諮詢會上被多位老師批評;本會發出問卷調查亦一面倒反對各項建議。幸而局方最後亦從善如流收回成命,近兩年的公開試卷也見到在題目設計上多加了數據分析元素,以平衡中期檢討時提出試卷不利理科學生的意見。這一點上教育局與考評局的努力應受肯定。

旨在誣衊通識

接下來當然是各種政治攻擊。不同政客提出不同說法,旨在誣衊通識科。例如說通識科缺乏內容,但同時說通識科知識太深太廣、挑起年輕人反政府情緒、剝奪學生選科選擇權、罔顧學生能力差異、對特殊需要學生不公平等,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亦難在此一一駁斥。當然通識課程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但以上的批評推論粗疏,而且政治目的彰彰明甚,對學生和老師只會造成損害。聯會捍衞通識科的必修必考地位,也是捍衞學術自主的核心價值,非常重要。

其實通識科正是為了糾正港英年代與社會環境斷裂的殖民教育而推出。客觀理性、兼容並包、有理有節、推論有據,以及懷有造福社會的使命感與仁愛憐憫等,都是通識科希望年輕一輩培養的素質。聯會換屆後,由有豐富經驗的關展祺老師擔任第七屆主席,實在任重道遠。希望各位教育界同工與社會大眾繼續支持聯會,使新幹事會能繼續虛心為廣大師生以至社會大眾服務。

原文刊於《信報》2017–04–14

--

--

Colin Lai 賴得鐘
Colin Lai 賴得鐘

Written by Colin Lai 賴得鐘

退休中學通識和歷史科老師、辯論隊導師;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香港蘋果用戶協會前會長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