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程度同意 #感謝SHELL?

Colin Lai 賴得鐘
5 min readNov 11, 2017

--

筆者知道這個課題已談了多天,以香港的速度來看,再說已經過時。不過縱觀多天的討論,仍是想作一些綜合和分享一些想法。

毛記分獎典禮得到蜆殼石油 (Shell) 的贊助,筆者的 Facebook 上,全晚不停被「#感謝SHELL」洗版,甚至有朋友說要因為這晚而光顧一次 Shell 油站。事後這次贊助卻引來很多的廻響。一些向來反對跨國企業霸權以及石油集團破壞環境的人士和團體,紛紛「提醒」公眾,不要把 Shell 感謝得太 high。例如綠色和平就在其香港網站上發表了「多謝SHELL,如果它真心守護北極」的文章,批評 Shell 在宣布停止阿拉斯加油田勘探後,有出爾反爾之嫌,不單危害太平洋小島國的生存,如遇上各種鑽油設施及運油輪等意外時,後果更不堪設想。

筆者也想補充,在國際油價大幅下滑之時,Shell 和其他石油公司拒絕相應調整本港燃油價格,令運輸以及其他行業的成本一直維持高企,是間接剝削低下階層及中小企以自肥,也是對香港社會有欠公義之處。

另一方面則有意見指,雖然 Shell 在國際間廣受爭議,但衡量利弊後不應過於執着。本港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教授在其 Facebook 專頁上指,贊助分獎典禮「不會令公司的爭議行為合理化」,反而若果 Shell 把經費贊助「傳統公益活動」,更有利油公司繼續其爭議行為;最後還要「附送一句,放鬆D啦,香港人。」也有不少支持他的網民留言,批評部分人有政治潔癖,並指任何機構都總有污點,是否意味找任何機構贊助都不道德?

如果甚麼都不計較,是不是凡事都只往錢看,贊助人是誰都「放鬆D」?若以此原則把問題拉到極端來說,黑社會贊助學校的公益活動是否就可以?Shell 的爭議行為對全球的破壞,比黑社會更何止千倍。是否因為行為在北極而不是在香港進行,就可以假裝看不到?或者因為「任何機構都總有污點」就可以「不計前嫌」?

然而,分獎典禮對於香港社會的政治發展來說,可以是相當深遠的。首先是政治意識的建立。雨傘運動後,香港已完全談不上任何民主發展,因眾人深信中央必不會給與香港「真普選」。但更令人擔憂的,還有一國兩制被不斷侵蝕,以及歪理橫行。例如李國章可以在九成港大學生及校友反對之下獲委任港大校委會主席,還要在訪問中說「只有少數人反對」;李波「被失踪」更被暗示是回國召妓,而又竟有不少市民相信這種無稽之談。而港人反對聲音的空間不斷被打壓、收縮,港台政治評論節目主持被大舉撤換、主流報章被紅色資本收購,以致批評言論轉趨溫和等等。這一切一切全部令港人透不過氣。在警方涉嫌選擇性執法的打壓下,市民只能噤若寒蟬。

這種情況最壞的發展是,市民明明看到種種無理與無稽卻不敢作聲。上街怕被打、上網留言怕被炸版被起底、「網絡廿三條」一旦通過後可被政府隨意檢控等等,令市民「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愈來愈強,終會被「河蟹」。中國大陸自八九民運後的發展正是如此,香港也似乎向着這個方向走⋯⋯。

但毛記分獎典禮上,觀眾可以公開地、大聲地批評政府的無稽、Treegun 的胡言亂語、亞視無人收看卻永恆不死等等荒誕之事。全場觀眾一起大聲高唱、大聲訕笑,這種集體式行為可以產生很強的相互支持力量。情況就像 2003 年港人面對《基本法》23條立法的陰霾下,於7月1日50萬人上街,繼而逼使政府收回法案。這種公眾透過集體行動為自己充權的想法,可說是往後本土政治運動及多個支持民主的政治團體興起的源頭。

同樣重要的是主流娛樂圈藝人,如何韻詩、林海峰等等,一一粉墨登場,可說是把網絡世界的言論名正言順地帶到主流媒體之中,而令批評政府及建制派,不可再被指斥為「部分唯恐天下不亂的小數」,而能登堂入室。正當批評政府的聲音日漸從兩家電視台消失之時,不同藝人為社會公義發聲及加持,對支持民主及捍衛本港核心價值的市民來說,也有極為重要的充權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筆者覺得對於 Shell 及其他石油公司的惡行,整個社會都應關注並向這些集團施壓,是長期而不可中止的抗爭 (雖然筆者明白遏止化石燃料之害也是刻不容緩);但在香港的此時此地,Shell 今次的贊助 (也要稱讚直播的 Now 電視台),可說是沙漠中的甘露,適時地振奮了香港市民的鬥志。

更進一步說,我們都知道公開地支持一個明知會批評政府的活動,要冒相當大的政治風險。固然商業機構贊助一個活動是以利益為主,除了短期增加銷量外,還可以改善企業形象,以減低市民對其惡行的批評;但純粹在商言商,假若政府真的是「方丈」,而日後對 Shell 在例如投標開設油站等項目諸多刁難,對其商業利益是極大打擊。因此,筆者傾向於相信,除了商業利益之外,它的管理層還是要有一定的道德考慮,才會批出這次贊助的。

總括而言,筆者覺得純粹從節目好不好看、與魔鬼割蓆還是「睇開D」、甚至利弊的衡量,都似乎未能觸及爭議的核心。反而 Shell 贊助這次活動的勇氣,令筆者也會選擇「多謝」--雖然在能源科技與環境和全球化的課堂上仍然會竭力揭露它的惡行的。

延伸閱讀:

  1. 綠色和平:「多謝SHELL,如果它真心守護北極。」(2016–01–12)
  2. 沈旭輝:Facebook 專頁 (2016–01–12)

原文刊於港台通識網《集師廣益》2016–01–21

--

--

Colin Lai 賴得鐘
Colin Lai 賴得鐘

Written by Colin Lai 賴得鐘

退休中學通識和歷史科老師、辯論隊導師;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香港蘋果用戶協會前會長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