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答題舉隅:「中國政府提供經濟誘因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最佳方法。」

Colin Lai 賴得鐘
5 min readJan 24, 2019

--

卷二

資料A:下文取材自2018年二月中國政府網站引述報章內容。

灌南素有「打工之鄉」之稱,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有近18萬人,是勞動力輸出大縣。據今年1月初灌南縣勞動部門的統計,返鄉創業的灌南人僅2017年就有415人,帶動就業7700多人,還有6800多人原在外打工,也被家鄉的機遇吸引返鄉。

是什麼吸引了「鳳還巢」?一名十九大代表說,身在異鄉的打工者,非常牽掛父母孩子。如今,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而家鄉快速發展,大量企業需要勞動力,生活環境也有了極大改善。

近年來,灌南經濟提速發展,縣內四大工業園區經過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呈現蓬勃健康發展的態勢,成為灌南工業的頂樑柱。而且灌南優越的政策環境和誠信政府的形像也吸引了許多企業到灌南投資興業,並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縣委、縣政府積極為返鄉創業者提供空間,先後設立兩岸青年創業園,百祿、田樓等4家中小企業園,並出台21條激勵政策,在金融扶持、規費減免、貼息貸款、廠房出租、創業獎勵等方面對創業者予以扶持,還設立2億元產業發展引導資金、1000萬元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全縣創業孵化體系初步形成,灌南中小微企業呈現密集快速發展態勢。

去年初,灌南縣開展「熱愛灌南、奉獻家鄉」主題行動,向在外灌南人發出一封信,詳細介紹灌南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號召大家回鄉創業就業。

由於企業不斷投產,「打工之鄉」也出現了「招工難」。去年國慶前後,灌南縣開發區中小企業園幾家企業投產,急需招1000多名工人,各鄉鎮都分配了「任務」。李集鄉鄉長陳濤親自到杭州「招工」,100多名在杭打工人員簽訂了回鄉就業意向。

資料來源:http://www.gov.cn/xinwen/2018-02/06/content_5264193.htm

題目:

「中國政府提供經濟誘因是解決中國社會問題的最佳方法。」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12分)

審題要點:

  • 考生應先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包括以下各點。如未能扣緊以下任何一個關鍵字眼,可能會被鎖定最高只能取得6分。
  • 中國政府:考生必須以政府為出發點,並提出政府可行的政策作為討論骨幹
  • 經濟誘因:根據考評局就2018年卷二第2(b)題的解說,經濟誘因可分為鼓勵性及阻嚇性兩種。考生不需要兼論二者,但必須提出具體相關政策作為例子。資料已給予「金融扶持、規費減免、貼息貸款、創業獎勵」等例子,考生可予參考,但必須具體闡釋政策內容。
  • 解決:象徵因果關係,意味考生必須證立政府措施如何有效或未能解決中國社會問題。
  • 中國社會問題:「社會」意味廣泛性的問題,並應具體在段落主題句指出。一般而言單元三課堂學習的不少內容都屬社會問題,但要小心避免把焦點錯放在家庭甚至個人問題;例如討論留守兒童問題,不應只集中於親子關係,更要拓闊至社會層面如青少年心理、農村教育程度低落等問題。另外需注意社會問題不單指資料的城鄉及農民工問題,也需引其他向度的問題,如城市化以至政治問題等。
  • 最佳方法:「最佳」二字暗示此為比較題。由於題目沒有指明比較經濟誘因以外的政策方向,考生需自行提出,並以之與經濟誘因比較。
  • 比較時注意必須以具體政策指出:(1) 經濟誘因;(2) 另一政策方針;(3) 衡量標準及(4) 衡量結果,也即考生比較二者後所作的立場。
  • 注意提出政策時宜多角度及可行性。

相關概念:

經濟誘因、農民工、戶籍、返鄉政策、生活素質

審題示意圖:

作答範例:

我同意經濟誘因是最佳方法。

首先,從針對性而言,經濟誘因較政府官員勸導更有效解決中國農民工離鄉別井的問題。農民工因三農問題而需到城市打工乃因為收入太低,難以支持家計,因此需忍受離鄉別井與家人分離、甚至在城市中備受歧視之苦。即使對於資料中在城市打工而略有積蓄的農民工而言,要回鄉也面對創業成本高企的困難而難以成事。因此若政府能提供經濟誘因,例如資料所指的「貼息貸款」、「創業獎勵」等便可直接針對農民工返鄉的阻力。相反資料中指出由政府官員親自到城市游說和勸導農民工返鄉,固然可引發農民工的思鄉情結及感受到政府的關懷而可能萌生返鄉的念頭,但卻口惠而實不至,無法針對農民工最切身的金錢問題。由此可見,經濟誘因較由官員勸導更有效。

其他面向:

  • 從即時性而言,經濟誘因比教育更能解決中國人缺乏公德心的問題。中國國民普遍缺乏公德心,以致經常亂拋垃圾及隨處便溺等,造成社會衞生問題。透過增加罰款有效阻嚇國民,比教育更有即時效果。
  • 從可行性而言,經濟誘因較加強執法更有效解決中國工業產生污染的問題。固然中國現時已有相關法例規管工業排放,加強執法有其阻嚇力令法例效果得以彰顯;然而中國幅員廣大,政府難以一一規管。相反以獎勵方式便可鼓勵企業自行申請及執行,更易執行。
  • 從長遠性而言,開放資訊自由比經濟誘因更有效鼓勵中國科技發展樽頸。政府向來以資金支援國企民企發展科技產業,成績有目共睹;但其發展到達樽頸在中興事件中表露無遺。有學者指科技發展必須倚靠資訊自由,讓不同學者互相擊蕩才能有所突破。
  • 就治本而言,增加政府透明度比經濟誘因更有效解決群體性衝突事件。近黑心疫苗等社會事件引致多處官民衝突。政府固然可以透過直接支付賠償予受害者家屬平息民憤,但若政策缺乏透明度讓公眾及傳媒監察,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衝突必然再次發生。

原文刊於《信報通識》2019–01–23 (需付費戶口)

--

--

Colin Lai 賴得鐘
Colin Lai 賴得鐘

Written by Colin Lai 賴得鐘

退休中學通識和歷史科老師、辯論隊導師;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香港蘋果用戶協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