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謬誤之後,通識科怎走下去(二):淺談文憑試認證問題

Colin Lai 賴得鐘
4 min readMar 5, 2019

--

自從去年暑假前某些人士傳出把通識科變成只分及格不及格的爭議後,有關本科如何改革的聲音似乎沉寂了好一陣子。然而這沉寂毫不尋常,是否暴風雨前夕的寧靜猶未可知。

蓋因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去年底表示課程發展專責小組就通識科的改革建議約於今年年底拍板,而筆者側聞局方內部消息指出,今次課程檢討將涵蓋整個高中課程,因此若然在課程架構層面觸動通識科,其所屬科務委員會也無可置喙。

就高中課程作全面檢討無可厚非。但就此影響全港莘莘學子的大事,竟至今未聞政府或小組就此正式約見各大團體。筆者從校長圈子聽到的消息如是、筆者作為考評局通識科科務委員會主席如是、專業團體如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亦如是。

究竟小組如何能撇開對文憑試認證舉足輕重的通識這核心科,閉門造車打造新課程架構?以政府推行三隧分流及「鼓勵」長者工作的綜援方案等政策,其政策制訂之效率及決心筆者毫無質疑(執行是另一回事);但小組即將推出的課程會否落得如以上政策般同樣下場不禁令人憂慮。在此筆者謹就通識科在高中學制的定位,提出一兩點坊間較少論及的問題,希望公眾能更深入明白問題所在。

通識科在文憑試海外認證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通識作為高中核心科目之一,在文憑試海外認證當然舉足輕重。基本考慮是若取消通識科的必修必考地位,自然需要提升其他三科核心科目的課程分量及難度。換句話說,中英數三科的課程內容必須加闊加深才能填補通識科被撤後騰出約250 小時的空檔。

早前有意見認為高中生選擇理科及中史科的人數下降,乃因通識科必修佔用一個科目名額所致,因此建議取消通識必修地位,以騰出一個選修名額讓學生選修上述科目。筆者去年已不止一次在不同媒體撰文質疑此種說法毫無根據,因此不值一哂。

但即使我們不考慮上述說法的不合理性,而單以學生選擇權審視應否撤除通識科核心科目地位,也必須考慮上述文憑試認證中通識科作為一個核心科目騰出的課時如何處理的問題。核心與選修科目在課程分量、深度及廣度等如何換算沒有白紙黑字的方程式。但核心科與選修科目在認證的重要性有高低之分也不難理解,因此一來中英數三個核心科目需要各自增添課時及考核內容,選修科相信也需要「加碼」才能以一個選修科取代原有的通識科比重。

IES認證重要性超越通識科

通識科中獨立專題探究(IES) 也有類似情況。坊間不少意見認為IES 對師生造成壓力應予取消。若然如此IES 現時計算在通識課程之中的90 小時便需演化為通識科筆試考核內容,與教育局近兩年不斷強調減輕學生壓力的宗旨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英國認證機構亦十分看重文憑試課程的探究性。眾所周知香港課程向來重視死記硬背與操練而不重探究,,不如IB 課程強調學生自主研習,在海外認證方面已承受壓力。IES 強調學生自主擬定題目、搜集資料並予以評估;加上IB 等外國文憑課程大多要求學生撰寫長篇報告,IES 舊制下考生動輒寫上八九千字,才能以此滿足外國認證機構的要求。

近年教育局及考評局取消多個科目的校本評核,通識科的IES 亦由上述舊制改為有規範及字數限制,當然對學習壓力有舒緩作用而值得嘉許;然而卻大幅減低了高中課程整體的自主及探究性,對認證有何影響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識科及IES 的已是文憑試在探究性認證方面的最後一根稻草。若取消IES 甚至整個通識科,這篇「長文」應放在哪一科?獨立成科又由誰統籌、如何確保校內及校際差異等等都非常棘手但卻不能置之不顧。

以上藉認證要求簡單解釋了通識科在文憑試課程的定位,目的並非嚇唬公眾及課程專責小組。若政府有足夠理據認為現時文憑試課程結構有重大缺失非大刀闊斧陰乾甚至砍掉通識不可,這一切仍是可以像以往由會考和高考轉至文憑試般進行換心手術的。只是公眾及教育界人士若能知悉更多細節,才不致藥石亂投。希望課程專責小組能盡早作出大規模公開諮詢,因封閉只會帶來猜忌與不安,對政策推行百害而無一利。這道理連有學過通識的高中生都該明白的。

--

--

Colin Lai 賴得鐘

退休中學通識和歷史科老師、辯論隊導師;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香港蘋果用戶協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