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獨立專題探究改革

Colin Lai 賴得鐘
3 min readDec 1, 2017

--

本月初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博士與課程發展局及考評局召開茶敘,邀請了不少通識界的同工及友好聚首一堂,討論本科的現況及未來發展。與會者包括通識前線老師、大專教育界研究通識科的學者以及其他代表等,可說反映了通識科的多角度思維。聚會上意見互相激盪,相信與會者都感到通識科背後肩負茠漕洬R感。

聚會中的話題自然離不開最近考評局公開諮詢的新獨立專題探究改革。上月筆者在這個專欄簡單介紹了這個「具架構規範的獨立專題探究」( 下稱「新IES」),為獨立專題探究(IES)引入報告架構以及鼓勵二手資料的運用,旨在減輕老師和學生的壓力,以紓緩老師和學生以往過分茩咫@手資料因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問題。

當日茶敘的出席者均對新IES的方向表示支持,認為固然新制度或許仍有可改善之處,但認同考評局關注以往不少同工批評IES對學生水平及人力物力均要求過高等弊病的努力。

考核方法只是工具

當然席間也有對於新IES甚至IES的設立本身提出批評。有意見指新IES強調劃一的報告架構,變相窒礙了學生的發揮空間,有損IES的探究性本質因而並不可取。對此筆者認為任何包括IES的考核方法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本身不一定代表某種內在意義,因而不需與工具「談戀愛」。反而有時微調工具可以帶來更大的好處。

對此筆者在會上提出駕車的比喻。很多駕駛者認為駕駛手動轉檔的汽車(俗稱「棍波汽車」)才能充分享受駕駛樂趣。筆者多年前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後來因內子考到自動轉檔汽車( 「自動波汽車」)的駕駛執照,筆者也唯有轉駕自動波汽車。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同樣可把乘客送往目的地,何必拘泥於自動波車把轉檔的動作規範化?

事實上不少學習駕駛人士都感到棍波汽車操作困難而轉學自動波汽車。若強迫他們駕駛棍波,可能逼使他們平添不少痛苦甚至放棄學習;即使勉強考到執照也因操控複雜,難以集中判斷路面情況(IES的探究與分析)而容易產生意外。到時駕駛者(學生)、駕車師傅(老師)以至途人(家長及其他持份者)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呢!筆者現在駕駛自動波汽車,反而有更多閒暇欣賞在汽車外間的美好風景,同樣增加不少駕駛樂趣呢!

也有與會者表示,因教育局未能向學校提供足夠資源,因此根據該會早前的問卷調查結果,考評局應該如調查中大多數老師的意見反映般取消IES。猶記得約一年前本會曾要求教育局發放資源予學校聘請教學助理,以紓緩前線老師在帶IES的壓力,但抱歉未能成功,因此也曾於去年茶敘提出取消IES的意見。然而筆者因此事及其他會務與考評局、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以及其他學者、同工等的接觸,一年過後卻有不同的見解。

首先,根據本會去年的調查,發現不少通識老師以取消IES為首選,原因只是因為資源不足,但其實同工都認為IES對學生有教育意義。因此在各種改革方案之中,簡化IES卻佔最多數。可見新IES有一定的民意基礎。

況且考評局已多次表明IES是文憑試通識科獲得外國學術團體認證的關鍵之一,代替了部分筆試考核的需要。換句話說,若果取消IES則意味筆試內容及深度均需相應調高,在現時一片通識科需刪減部分內容的呼聲下似乎是反其道而行。可見在IES改革的問題上不能輕言廢止,要考慮的因素還有很多。

雖然茶敘時間不多,但不同持份者直接向教育局及考評局各抒己見,相信對於現時正如火如荼的通識科課程中期檢討有正面作用。更重要的是看到出席者對本科的關切,注入足夠的能量讓前線老師即使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仍能支持下去,令我們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展,正是這次茶敘最大的收穫。

原文刊於《大公報》教育版,2014–04–15

--

--

Colin Lai 賴得鐘
Colin Lai 賴得鐘

Written by Colin Lai 賴得鐘

退休中學通識和歷史科老師、辯論隊導師;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目委員會及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前主席、香港蘋果用戶協會前會長

No responses yet